主题乐园四十年:一部中国城市化的“造梦”简史西湖娱乐城- 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 APP

2025-09-03

  西湖娱乐城,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西湖娱乐城APP

主题乐园四十年:一部中国城市化的“造梦”简史西湖娱乐城- 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 西湖娱乐城APP

  中国早期主题乐园发展时缺乏经验,只能借鉴欧美模式,但也有过昂贵的教训。例如选址上,我们发现大多数存活时间较长的游乐园,主要分布在大都市、城市中心,或城市边缘地带。“中国主题公园史上最昂贵的失败标本”——福禄贝尔科幻乐园,它引进了九十年代美国先进设施和培训经验方式,按照美国主题公园选址模型建园,地处三省交界的长三角核心地带。然而,其选址距上海、苏州、嘉兴等主要城市均约70公里,在早期中国的交通条件下并不利于乐园的成功。这样一个大型先进的乐园就因选址问题导致没有足够的客流量,以及盲目效仿欧美模式,未充分考虑当时国内经济实际等问题,最终因客流量不足等问题迅速倒闭。

  袁丁:“锦绣中华”在中国主题公园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中国主题公园的开山鼻祖。深圳当时为什么建设这么多微缩景观类的主题公园?首先从城市的旅游资源、城市旅游吸引物的角度来看。像苏州、广州这样的城市都有比较成型的自然资源或者人文资源,但深圳则不同。改革开放前,它仅仅是一个小渔村。对于这样的地方,如果要发展旅游、吸引游客,就需要自己打造一些人造的旅游吸引物,而主题乐园便是大型的人造旅游吸引物。

  万新:深圳“世界之窗”的节庆式娱乐体验也在持续丰富。去年2024年国庆黄金周,深圳“世界之窗”共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55%,已经成为深圳非常重要的旅游窗口。它不断利用自身的世界文化属性,邀请国际艺术家开展活动。比如英国爱丁堡艺穗节、伦敦诺丁山狂欢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等知名艺术家的节目都成为乐园的常驻演出,上演了众多国际街头艺术表演,持续提升深圳“世界之窗”国际街头艺术节的品牌价值。

  万新: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本土主题公园还有一种趋势,就是IP特色逐渐形成。例如常州中华恐龙园。常州自身其实是没有恐龙相关文化的,而当时以工业见长的常州,还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吸引外地游客的文旅项目。但在《侏罗纪公园》掀起全球的“恐龙热”的背景下,1996年一个契机降临——为保护珍贵的远古动植物化石,原国家地矿部计划新建一批地质主题展示空间。常州敏锐地嗅到了先机,1997年,原地矿部、常州市政府和中国地质博物馆三方携手,决定将全新的中华恐龙馆落户常州。而且常州“借题发挥”,将科普教育与旅游娱乐深度结合——在恐龙馆的基础上,打造一个大型主题乐园中华恐龙园,于2000年开业,一跃成为5A级景区。

  袁丁:常州中华恐龙园能够成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整个中华恐龙园在建设过程中,早期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的,后期才逐步转变为商业运作的模式。常州虽是工业城市,但也希望自身实现转型,当时常州市政府考虑将主题乐园作为转型突破口,希望打造一个“东方奥兰多”的城市IP。奥兰多是美国主题公园最为集中的城市。为实现这一点,常州市政府当时就将“中华龙城”作为常州城市形象进行打造。在2011到2012年间,在央视广告投放了1.2亿元,专门宣传中华龙城的形象。恐龙园正是龙城城市IP中非常核心的载体,在建设恐龙园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例如,为恐龙园配套建设了地铁1号线恐龙园站,高速公路出口也命名为恐龙园。当然,这些投入其实都是有回报的。2011年时,常州市旅游收入就已达到425亿元,约占GDP的8.7%,超过了原本作为支柱产业的装备制造业。

  袁丁:对于2000年之后中国本土主题乐园的发展,我大致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00年到2015、2016年左右,可以说是中国主题乐园的“野蛮生长”时期。这一时期,前几家主题乐园的成功促使许多地方政府希望将主题公园打造为城市名片,因此出台了大量政策支持,例如土地优惠、税收减免等,吸引了众多主题公园项目的落地。同时,这一阶段主题乐园的发展与房地产紧密结合,大约有70%的乐园配套住宅开发项目。比如华侨城,非常明显地打造出了“旅游+地产”模式。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新建主题乐园超过300家,但倒闭率却高达45%。

  万新:这一阶段的另一显著变化,是国际著名主题乐园IP开始进入中国市场。香港迪士尼2005年开业,上海迪士尼2011年开工建设,2016年正式开园。在《中国主题公园竞争力排名(前30)榜单》上,上海迪士尼也持续霸榜。而牢牢占据第二的,就是北京环球影城。北京环球影城于2015年动工,2021年开园。至此,世界前二主题乐园都落户中国。从两者的相同点看,迪士尼与环球影城都以超级IP为引流基础,通过场景化还原构建沉浸式体验。而且两者都通过IP衍生覆盖影视、乐园、商品、酒店等多环节,形成“内容-渠道-衍生品”的闭环。

  万新:有一个概念叫“迪士尼化”。社会学家Alan Bryman 就指出,“迪士尼化(Disneyization)”的运营模式渗透至迪士尼的各方面,并也影响了整个社会,表现为四大特征:主题化(Theming)、混合消费(Hybrid Consumption)、商品化(Merchandising)、表演性劳动(Performative Labor)。在迪士尼这样的成熟主题乐园中,无论是员工还是顾客,都能更沉浸式地进入乐园中进行体验。但“迪士尼化”毕竟是一个外来的概念,如何与我们的本土化、中国化结合?

  万新:受到迪士尼和环球等大IP的刺激或启发,近十年来国内主题公园的类型不断丰富多元,品牌持续涌现,甚至形成了“乐园+”的趋势。例如浙江的顶度集团立足于“乐园+古镇”,打造了“乌镇戏剧节”,通过戏剧节庆活动与古镇的沉浸式环境进行结合。还有之前爆火的河南开封万岁山“大宋武侠城”,则立足于“乐园+宋文化、水浒文化”,其中的“王婆说媒”项目在全国出圈;还有西安的长安十二时辰街区这类“唐风+乐园”的形式。当下的主题乐园种类各异,可以说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比如临沂红嫂家乡旅游区的“跟着团长打县城”,就以电视剧《亮剑》中攻打平安县城的场景为蓝本。大部分人都看过《亮剑》,对李云龙的形象也非常熟悉,因此这类IP很适合拿来应用于文旅项目的制作。还有顶度集团打造的盐官古城·潮乐之城项目,结合了收录在小学语文课本上的“钱塘江大潮”,同样吸引了大量感兴趣的游客前往。另外,我觉得还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玛特”主题乐园。它完全是以IP起家,有了IP之后才开始进入主题乐园领域。伴随着泡泡玛特在整个东南亚市场的火爆,许多国际游客也被吸引前往北京泡泡玛特乐园。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西湖娱乐城- 西湖娱乐城官方网站- 西湖娱乐城APP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